工會要發展,最重要的就是工會幹部,工會幹部在前期,大多是很有熱情的,有理想、有抱負,想要藉著工會運動一展長才,改善員工待遇,增加各項福利。但也有的是為了工會中的部分利益跟好處,選擇參與工會,一種分一杯羹的概念。但基本上這在戰鬥工會是不存在的,因為戰鬥工會沒有會務假、沒有特別福利,工會幹部都要自發性地出勤、活動、開會。那一個熱情的幹部又會怎麼發展呢?一開始他們一定是很有熱情的,會願意討論、參與。但本質上還是看個人的長才跟能力,有的適合面對群眾、有的適合文書作業、有的適合寫文章論述、也有的適合批判別人或針砭時弊,每個人狀況不同。但是要維繫這份熱忱,絕對不是靠自己的熱情可以撐下去,也不是做越多事就可以撐下去。而是靠會員的回饋跟支持,最簡單的是:訊息有人回、活動有人來、幹部有人挺。可惜往往也是因為這三點,讓幹部失去熱忱。工會幹部最容易產生的就是跟工會成員產生脫節,工會幹部無法帶著所有人的勞權意識向上提升,所以只會提升到少部分人,於是工會成員會不能理解:幹部為何要這樣做?為何要這樣講?會不會太激烈?因為他們不能理解的是,工會幹部為何要選擇這樣做的背後思考邏輯是什麼?最簡單的是:已經好好地說了很多次,還不聽怎麼辦?也只能抗爭了!或者是運動上的考量,如果不這樣做,以後將很難繼續下去。但也會有少數會員,是比工會幹部更加「激進」的,他們希望工會衝撞、改革,甚至更看不慣資方的惡劣,但這種人畢竟是少數。這種脫離,讓會員不參加活動,也讓工會幹部失去熱忱。要說為何會產生這種現象,一是人心的自私和冷漠:別人有我也會有!二是教育跟思想,無法改變長久以來台灣人慣有的奴性思維:現在這樣也沒什麼不好!三是資方的攏絡或者資方工會的干擾跟抹黑。如何要改變這種現象呢?首先要有一群穩定的幹部核心,要有明確的工會宗旨跟思考,想要改變什麼、想要達到什麼?一個人做事會累,那兩個人呢?還是會累。三個人有一點累,但是到了七八個人的時候,就不會那麼累了。人是很現實的,單獨作戰寂寞又備受壓力,但是看到別人在作戰,就會反思一下自己可以做什麼,「承擔」永遠是人心的良善,因為看到別人努力了,自己是不是也該做些什麼?於是投入了一些,就有了一些回饋。這種累積的承擔和回饋,或許隱含一些慚愧和不捨,加上整體目標明確的使命感,才能帶動工會的正向發展。但要把一個組織的未來,建立在「人心的良善」上,就不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了。反之,建立在「利益」上,就更簡單而且容易收買人心了。到頭來這變得很像是一種公益事業,得付出卻不求回報,只得祈求勞工意識的抬頭,還有會員們的覺醒而已。 ______________【Yahoo論壇】係網友、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,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,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>>> 投稿去


文章轉貼如有侵權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
. . . . 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ngme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